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 > 正文

百年老字号历久弥新|世界快资讯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3-05-22 09:01:25

5月17日,鸟瞰谷城石花白酒生态庄园。该园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根,以酒、文、旅“三产”融合创新为亮点,创建集生态旅游、酒文化展示、品牌传播、白酒窖藏、个性定制为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

5月17日,游客在窖藏酒库了解石花酒业的发展历史、酿造工艺,感受霸王醉的独特魅力。


【资料图】

5月18日,襄阳市六零三文创园熊银匠银文化展览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姚述宜(右)介绍手工银器的制作过程。

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郝曙光照相馆,为无数襄阳人留下太多难忘的记忆。 (本版图片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田悦 通讯员谢勇、阮班明摄)

老字号,是传承历史的金字招牌。

襄阳市商务局负责同志介绍,目前,襄阳拥有“中华老字号”“湖北老字号”企业共15家,分布于食品餐饮、工艺医药等行业,是时代的积淀,也是城市文化的魅力所在。在市场的洗礼中,这些企业积极转型,迸发新活力。特别是石花酒、熊银匠、郝曙光3家百年老字号企业,紧随中国经济发展步伐,勇立时代浪潮,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壮大。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这3家企业,探寻老字号历久弥新的秘诀。

石花老街绽放“新花”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王欣 通讯员 邱晓旭 邱爽

“天地的豪气,窖中深藏,三杯美酒,醉了楚霸王。”在谷城县石花镇的传说里,100多年前,石花老街上的人们是被酒香唤醒的。

石花有美酒,尤以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创立的“黄公顺酒馆”出名,鼎盛时期,酒馆在汉口和南京都设有分号。如今,其演变而来的湖北省石花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已是白酒行业的百年老字号。

从2002年企业濒临破产,到2022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20年来,石花公司走出了一条创新崛起之路。

打文化牌 “霸王醉”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史料记载,石花酒(“石溪双泉液”)曾被选作贡酒进献给楚庄王;“三盏石花美酒,醉倒西楚霸王”的典故流传至今……

在国家3A级景区石花生态白酒庄园,一块沙盘展示了清末石花镇酿酒业的繁荣景象:作为当时最大的商铺,石花公司的前身“黄公顺酒馆”位居中心地段,武昌会馆、江西抚州会馆相伴左右……

二十世纪80年代,石花酒产能突破1万吨,成为当时仅次于杏花村汾酒的清香型白酒企业。1996年以后,由于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潮流,石花酒业生产销售逐年萎缩。

“2002年,公司营收不足800万元。”石花公司副总经理黄兴军回忆,当时公司举步维艰,濒临破产。

“文化底蕴是我们最大的特色。”2002年,临危受命执掌石花公司的曹远亮提出,用窖藏20年原浆基酒研发石花酒旗帜产品,结合项羽醉酒石花街的美谈,注入文化元素,取名“霸王醉”。

上好原酒、20年窖藏、原汁灌装,“霸王醉”以70度的酒度刷新了白酒纪录,推出后立即受到市场欢迎,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

2007年,石花酒业改制成以民营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体制机制更加灵活,产品创新提速。

历时5年研发出集酱香、浓香、清香三种香型精华于一体的石花生态三香酒,将中国古代九品中正制的文化引入,与“霸王醉”形成互补;推出金冠石花、石花生肖酒等电商产品,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连续5年举办霸王醉巅峰盛宴,推出霸王醉文创雪糕,不断提升消费体验。

新产品为企业注入新活力,公司销售额在3年疫情期间仍然保持连续增长。

以产定销 不走盲目扩张之路

漫步石花生态白酒庄园,一阵酒香扑鼻而来,只见容量为一吨、半人多高的陶缸整齐排列。陶缸上标注着入藏时间:1998年、2004年、2005年……

三分酿,七分藏。作为石花酒业的旗帜产品,霸王醉遵循“固态地缸分离发酵,清蒸二次清,一清到底”的古法酿造。每100斤有机高粱只能酿1斤霸王醉原酒,再经过20年时光酝酿。

“时间是陪伴酒修行的鞋,也是酒要迈过的坎儿。”黄兴军介绍,为了保证品质,目前生产霸王醉使用的只能是2003年以前的窖藏酒,数量较少,必须严格控制、以产定销,确保品质。

很多人建议公司快速扩大规模,均被婉拒。

从2003年起,石花公司开始修建石花生态白酒庄园,加大原酒窖藏力度。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投入近3亿元,建成庄园一、二期工程,占地面积近4000亩,拥有年周转原酒1万吨的能力。

“原酒窖藏对环境要求非常高。”该公司技术部部长刘忠军介绍,选择五山镇,是因为这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0%,长年气候湿润、空气新鲜,富氧离子含量高,可避免空气中的杂质渗透到酒中,是名副其实的窖藏宝地。同时选用山西陶缸,里外不上釉,有利于酒体的自然呼吸老熟。

科技赋能 数字化让品质更稳定

“编号38001001019,温度28.8℃,湿度50.1%……”5月17日,在石花公司杨溪湾产业园霸王醉5#酿造车间物联网管控平台上,2100余口地缸,各项数据通过传感器实现实时传送。制曲、润糁、散晾下曲、入缸发酵等每个环节,都布满了传感器。

白酒酿造对工艺要求极为苛刻,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开始向科技要品质。

火候到不到位?水用得够不够?搅拌得充分不充分?在信息技术的助推下,一代代石花酿酒师积累的经验被量化为各种直观数据,让传承百余年的古法酿酒9大工艺的运作更加精准平稳,降低了因师傅工作状态起伏而产生品质问题的风险。

“数字化改造,使得出酒率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平均出酒率同比上升1.5%,特级酒出酒率同比上升2%。”石花酒业副总经理、石花霸王醉传统酿造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刘继明介绍,2021年,公司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誉称号。今年,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新建智能酿造中心,100亩工业工地已完成摘牌。

2022年,石花酒业联合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市清香型白酒酿造重点实验室研究发现,霸王醉酿造使用的红心曲,富含红曲霉和地衣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菌株,可以提升酒中芳香类物质的含量,使酒体更加清香纯正、醇甜柔和。

“酿酒行业讲究一曲二粮三师傅,这个曲是掌握发酵的‘工程师’和催化剂。”刘忠军表示,微生物环境是决定曲品质的核心技术,工厂内部有极好的微生物环境,是红曲霉素孢子含量高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确保了红心曲的高品质。

熊银匠跨入“时尚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周玉平 贾欣蒙

4月20日,襄阳市六零三文创园,熊银匠第七代传承人、庆美珠宝集团董事长熊福章拿起焊枪,全神贯注地熔化银块。

竹节在手镯上生长,兔子银锁在脖颈间跳动,凤凰在发簪上回望……伴随着叮叮当当的“交响乐”,银块幻化成各种灵动的形象。

从清朝嘉庆年间的“庆美银楼”,到拥有300余家加盟店,光华流转间,这家百年老字号在传承中发展壮大。

从单店运营到大型连锁

古老的步摇凤冠,民国时期的银挑子,泛黄的维修许可证……

在熊银匠非遗文化传承馆,近500件银饰老物件,再现了汉水流域银器文化的传承脉络,讲述着这家老字号薪火相传200余年的故事。

嘉庆元年(1796年),江西丰城人熊庆美在洪都(现南昌)开设庆美银铺。道光年间,其后人熊守常因技艺精湛,专为宫廷制作各类金银器具。民国年间,熊氏后人在襄阳开设庆美银楼,成为中国汉水银楼工匠的代表。

1989年,20岁的熊福章揣着80元钱从枣阳到襄阳市区一菜场摆摊。1991年,他在菜场附近开了第一家店,取名熊银匠。随后10年,门店扩张到10家。

“门店多了,纯手工无法满足市场供应需求,必须顺应时代,走工业化道路。”熊福章受小肥羊餐饮连锁发展的启发,进军武汉市场,启动“千店连锁”计划,委托专业工厂加工生产。

门店扩张进展顺利,不到5年,加盟店达到200余家。此时,熊福章启动企业改革,劝退在公司担任高管的亲属,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制定企业发展规划,走向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2010年,熊银匠将总部搬到中国珠宝中心城市深圳,设立银饰品设计研发中心、品牌推广中心,建设500平方米的工厂,对所有加盟店实行统一供货、统一管理。制定熊银匠“5S标准”,进一步规范银饰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

老字号闯“时尚圈”

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一幅古画,记录下南宋时期襄阳曾经的繁华。

如今,绣娘们以古画为底稿,把金丝作笔、银线当墨,创作出盘金绣作品《南城北市》,一度登上央视舞台。这幅镇馆之宝是熊福章和大冶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刘小红联袂打造的。

为了让刺绣作品更立体生动,熊福章不断试验调整金属材料配比,运用传统捶打抽丝工艺加工出0.26毫米粗细的金丝和银线。两种手艺跨界融合,用传统技艺诠释东方时尚,在年轻群体中引发阵阵“国潮热”。

“过去,顾客都是中老年人,市场发展受到了制约。”熊福章介绍,公司针对年轻人群体,投入数千万元进行新品研发,推出2000多种时尚产品,并不断跨界出新。

2015年,熊银匠与奥地利公司携手,推出针对时尚女性的珠宝品牌“梦魅”,让传统手艺融入时尚基因;引进日本悬浮镶嵌技术,使主石重心失衡到45度而自然晃动,改变传统锆石首饰静态佩戴效果,与德国罗斯迈尔公司、山西·故宫文创设计团队等合作打造系列情侣款银饰产品。

触网对话“Z世代”

“店里有姚述宜等非遗大师全程教学辅助,零基础也可以上手。”5月1日,在熊银匠金银工坊手工DIY体验区,游客小王攥着刻刀,在戒指上深深刻下女友的名字。

除了戒指、耳环等首饰,该店还推出皮带扣、打火机、保温杯、餐具等产品制作、59元开蚌体验活动等。制作过程中,店员会帮情侣拍照留念,结束后发给顾客留存。

“当代年轻人更注重体验感、仪式感,喜欢个性化的表达。”六零三文创园熊银匠非遗文化传承馆负责人李娜介绍,DIY所包含的心意是难能可贵的,冰冷的金属被手工制作赋予温度,告别机械的千篇一律,既考验耐心又能增强互动性,契合年轻群体的消费心理,今年,公司计划在襄阳10家直营店中增设DIY项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抖音平台搜索发现,仅今年,就有百余名视频主播前来拍摄体验。“五一”期间,该店更是成为抖音、小红书、美团等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打卡地。

圈粉“Z世代”,培养潜在客户,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前不久,庆美珠宝旗下的中国金盟工坊珠宝DIY体验馆也与深圳金光华CPMARK珠宝定制美学馆、河北巨鹿容祥珠宝签约,将手工DIY项目正式引入到这两家珠宝商店内,为其线下门店圈粉引流,激活门店消费。

“老照片”拍出年轻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张宵祎

“来,看这里。”“这个表情好,保持住。”5月8日,位于襄阳市襄城区利民街的郝曙光照相馆内,摄影师郝咏菊按下快门,将一家三口的幸福定格。

一栋古色古香的四层小楼,墙壁上、楼梯间布满了彩色照片,天花板上的寥寥数行文字,诉说着百年光影历史……郝曙光照相馆坐落于襄阳古城核心区,至今已有130年历史。

“这是我家祖宅,照相馆传承到我这儿已经是第五代。”郝咏菊对自家历史如数家珍:照相馆开办于清光绪年间,2011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作为一家“中华老字号”,在技术与市场的巨变下如何屹立不倒?郝咏菊坦言,不断追“新”是关键。

传统与新潮的首次碰撞,发生在1996年。当年,在武汉上大学的郝咏菊发现,一批台湾影楼进入武汉市场,其唯美的风格,很受年轻人的喜爱。郝咏菊敏锐捕捉到这一变化,萌生了转型的念头。

这一想法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没有光影,就不能称为照片,我坚决不同意。”“登记照业务肯定会萎缩,我们要顺应趋势,开辟新业务,不能太墨守成规。”……争吵半个月,最终父亲让步。

郝咏菊大胆尝试:送员工外出学习,为顾客做体验拍,很快就引起了市场的轰动,年轻顾客迅速增加。

在追“新”中,“郝曙光”快速成长。“高峰期一天能洗上万张照片。”1997年,伴随着彩色胶卷的普及,郝曙光照相馆新增冲印业务,并购买进口设备取代手工冲印,实现从拍摄到冲印的链条化发展。

2005年,随着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郝曙光照相馆在襄阳市率先购买专业数码相机,进入了摄影新时代。

郝曙光照相馆内展示的百余张照片,几乎都是婚纱照、亲子照。郝咏菊介绍,1996年前,照相馆以证件照赢得口碑,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渐转变为以婚纱照为主,2019年后,调整为以亲子照为主。

“我们要保持市场敏感度,及时调整方向,才能做到不被淘汰。”郝咏菊说,很多同时代的照相馆未能成功转型倒闭了,百年老字号要更好地传承下去,必须持续创新。

郝咏菊打开抖音,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展示北京一位湿版摄影人的账号内容,其拍摄的黑白照片已圈粉20多万。“这给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郝咏菊说,老字号的传统摄影技术是其他照相馆所不具备的,借助这一优势,照相馆推出湿版摄影等传统工艺摄影,吸引小众爱好者;利用部分空间打造光影博物馆,将传承下来的摄影设备对外展示。

随着襄阳旅游不断出圈,郝曙光照相馆还新开拓了旅拍摄影业务,圈粉年轻人。“希望把照相馆打造成集参观、体验、摄影于一体的打卡点,将旅游与摄影相融合,与千年古城共发展。”郝咏菊说。

记者手记

价值在“老”,出路在“新”

□ 王欣 张宵祎

一块老字号招牌,凝聚数代人的心血。它饱含着人们对“烟火气”的记忆,也承载着朴素的市井情怀。

“老”也是一把双刃剑。以95、00后为主体的“Z世代”消费崛起后,老字号开始面临“客群”危机。只靠招牌而没有文化和产品的加持,当消费者的情怀和信任被消耗殆尽之日,也就是老字号落寞退场之时。

老字号价值在“老”,出路在“新”。石花酒业以高品质原浆酒救企业于危难,向科技要品质,助力企业腾飞;熊银匠投入数千万元进行新品研发,推出2000多种时尚产品,跨界出新;郝曙光不断开拓旅拍摄影新业务,让“老照片”拍出年轻态。

3家百年老字号的发展说明,企业只有持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期待越来越多襄阳老字号传承升级,做大做强。

X 关闭

原料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