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 > 正文

高盛报告再遭抨击!招行:研报缺乏逻辑性 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23-07-10 17:23:34

虽然高盛已回应没有“唱空”中国银行股,只是调整个别银行的评级。不过近日,招商银行以澄清声明回击高盛:研报缺乏逻辑性,直指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相关资料图)

招商银行投资者关系部近日发布《关于高盛报告涉及CMB有关问题的澄清》称,从该行收到的投资者问询和反馈来看,高盛的判断对部分投资者产生了一定的误导,并引发投资者对招行资产质量的担忧,该行有必要对相关情况进行澄清。

该份澄清文件中直指高盛研报关于招行的表述存在计算逻辑错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数据错误等问题。其中,对于高盛推测招行对政府平台融资约1万亿元,招行称,截止到2022年末,表内贷款只有1325.64亿,仅占招行全部贷款的2.32%。平台债券投资规模很小。融资平台的不良率很低,只有 0.14%。

报告引发市场质疑高盛紧急回应“没有‘唱空’中国银行股”

7月4日,高盛发布了近百页的《中国银行-测试“不可能的三位一体”》报告,分三个研究主题:涉及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地方政府债务敞口,包括规模、组合和分布;地方政府债的利润损失而导致的银行盈利风险;评估地方政府债风险因素对不同银行带来的差异化影响。其中,高盛对12家银行作出评级,给予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华夏银行等5家银行的评级下调为“卖出”,给予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南京银行“中性”评级,并给予邮储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和建设银行“买入”评级。

该报告引发市场争议,券商、银行业专家都提出了不同意见。

7月6日,中金公司货币金融分析部林英奇团队发布《国有大行基本面分析手册》指出,与常见的市场印象不同,我们认为国有大行盈利能力并不差:尽管ROE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但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较中小银行有明显优势,主要受益于资产端占比更高的按揭贷款和政府债券,在相同的资本占用水平下取得更多收益。

林英奇团队同时提出“八个更”力挺国有大行,认为国有大行具备八大优势:更低的杠杆,更高的资产回报率,安全资产占比更高,更严格的风险认定标准,更稳定的负债来源,息差更受益于存款降息,手续费表现更为稳定,资本新规更为受益,估值有望长期回升。

以风险因素为例,林英奇团队认为,国有大行账面不良率、关注率与同业平均水平接近,但逾期率则低于同业,风险认定标准更加严格。2022年末,国有大行不良、逾期90+天贷款比例为190%,高于同业平均水平(148%)。截至今年一季度,国有大行平均拨备覆盖率超过250%,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此外,2022年4月国常会提出“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可以预计拨备节约有望带来进一步的利润释放。

中信证券的研报指出,展望2023年下半年,银行基本面各项指标恢复中,息差和不良新生成率开始企稳,预计上市银行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速将恢复至4%—5%或5%—6%水平,银行板块具备绝对收益价值空间。

而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否会冲击银行盈利,7月6日,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经过测算,即便在极端悲观情景下,城投风险暴露对商业银行整体的净息差影响也不太可能超过6bps,对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的影响不太可能超过1350亿元,大约相当于2022年净利润的6%,或者相当于商业银行的长期ROE持续性下降0.5个百分点。这还没考虑银行可能用其他手段对冲,比如目前已经计提的损失准备、降低存款利率等。“我们有理由认为,城投风险暴露对商业银行的整体影响可控,不至于对商业银行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影响。”国信证券研报强调。

7月6日,面对市场的质疑,高盛也回应表示,报告没有“唱空”中国银行股,只是调整个别银行的评级。高盛称,并没有假设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相反,高盛认为地方政府债风险可控。报告核心内容是,如果地方债务被允许展期,则违约风险可控。随着地方债务余额继续增长,预期存量债务展期及新增债务均会面临利率下行,从而带来利息收入损失。但由于地方债务中的债券部分有税收和资本节省,更高的债券占比可以有效帮助银行减少利息收入下滑对利润带来的影响。因此,地方债务中债券占比也是银行利润增长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晓丽

X 关闭

原料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